Mu Lan Hua Man ·Duan Qiao Can Xue

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

--周密

Mi Mei Hua Xin Xi ,Yong Yin Xiu 、Mu Bian Han 。

觅梅花信息,拥吟袖、暮鞭寒。

Zi Fang He Ren Gui ,Yue Xiang Shui Ying ,Shi Leng Gu Shan 。

自放鹤人归,月香水影,诗冷孤山。

Deng Xian 。

等闲。

Pan Han Xian Nuan ,Kan Rong Cheng 、Yu Shui Dao Ren Jian 。

冸寒睍暖,看融城、御水到人间。

Wa Long Zhu Gen Geng Hao ,Liu Bian Xiao Zhu You An 。

瓦陇竹根更好,柳边小驻游鞍。

Lang Gan 。

琅玕。

Ban Yi Yun Wan 。

半倚云湾。

Gu Zhao Wan 、Zai Shi Hai 。

孤棹晚、载诗还。

Shi Zui Hun Xing Chu ,Hua Qiao Di Er ,Lian Yue Chu San 。

是醉魂醒处,画桥第二,奁月初三。

Dong Lan 。

东阑。

You Ren Bu Yu ,Guai Bing Ni 、Qin Shi Jin Yuan Ban 。

有人步玉,怪冰泥、沁湿锦鵷斑。

Hai Jian Qing Bo Zhang Lu ,Xie Chi Meng Cao Xiang Guan 。

还见晴波涨绿,谢池梦草相关。
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的翻译

为了把梅花的信息寻觅追赶,我低声吟哦,双袖紧掩,暮色苍茫,连马鞭都浸透了冬寒。自从放鹤的诗人永逝之后,月下的暗香,月中的疏影……这诗句也似被冷冻在湖里的孤山。但,总有一天寒冰消解,阳光璀灿,到那时,看满城春色融融,伴随御沟的流水来到人间。还有这碧瓦陇中,竹根篱边,美好的残雪纵然为期短暂,而我却要在垂柳边畔解鞍小驻,尽情饱览。
翠竹一片,半倚布满浓云的水湾,天色将晚,看扁舟一叶,正满载诗情归来靠岸。即使醉魂梦魄到此也该清醒,因为这里有画桥第二,还有镜匣般的湖水漾动着初三的月船。是谁在东边的花园里踏出珠玉般声响?却嗔怪冰冷泥滑,溅湿了锦鞋上绣下凤乌似的图案。而我见到的却是晴空辉映新涨的绿水,还有,谢灵运梦中的春草池塘,听园林里乌儿的鸣声正在变换。

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的注释

1、断桥残雪:西湖十景之一。断桥在西湖孤山的侧面,里湖与外湖之间。
2、觅梅花信息:梁简文帝有《雪里觅梅花》诗:“绝讶梅花晚,争来雪里窥。”
3、拥:合拢一起。
4、吟袖:词人的衣袖。
5、自放鹤人归:北宋林逋结庐孤山,梅妻鹤子,终身不仕,纵情山水。
6、等闲:不留意,转眼间。
7、泮(pàn):冰雪融化。
8、晛(xiàn):阳气浮动。
9、瓦陇:屋顶以瓦敷成的行列。
10、竹根:篱边。
11、琅玕(lánggān):美玉,这里指翠竹。
12、奁(lián)月:玲珑的月亮。奁,妇女用的镜匣。
13、东阑(lán):犹言东园。阑,通“栏”。
14、步玉:踏雪。
15、锦鹓(yuān):饰有鸟的锦制女鞋。鹓,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。
16、谢池:谢灵运《登池上楼》诗有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句,故称“谢池”。
17、梦草:《南史·谢惠连传》称,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连惠,文思大畅,故称“梦草”。

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的赏析

“觅梅花信息,拥吟袖、暮鞭寒。”一起三句从寻梅踏雪落笔,风致高雅,笼罩全篇。“拥”字尤见工炼。梅妻鹤子的林和靖,当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结庐,蓄有两鹤。和靖常游山水。客至,令童子放鹤。林逋见之,即棹舟归去。“放鹤人归”,说明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。“月香水影”,用林逋《山园小梅》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诗意。此“放鹤”三句,以古衬今,反跌有力。就其所在,曰梅、曰鹤,皆自然贴切,挪置他处不得。言“寒”、言“冷”,正状雪后,暗切题面。下文“泮寒晛暖”,亦“残雪”之意。继以“看融城、御水到人间”,则意境顿开,笔墨恣放。歇拍“瓦陇竹根更好,柳边小驻游鞍”二句,写入、写景,清新可喜,颇见思致。
开头六句,前三句情调高昂,后三句则婉转曲折,今昔情景相较,显得跌宕有力。词人感情起伏荡漾,反复咏唱之间,更觉它韵味悠远。难怪《介存斋论词杂著》中说该词谓“敲金戛玉,嚼雪盥花,新妙无与为匹”,可谓贴切。
换头,承上写景。翠绿的竹林“半倚云湾”,是格外清雅的境界。接下来,“孤棹晚、载诗还”,拍到游人自身。上应“吟”字,钩锁紧密。向晚湖上之悄寂,全从“孤”字透出。“醉魂醒处”,由痴而惊,由惊而醒,写美景透过一层。也隐隐可见少年词人诗酒风流的神貌。“画桥第二,奁月初三”,玲珑剔透,正是所谓“敲金戛玉,嚼雪盥花”的妙句,把一种承平公子流连风物的华美诗情写得委婉尽致。
在下片中,“琅歼”、“东阑”两个独语句对景物空间的转移起了提示作用。“有人”诸句非指旁人,正是诗人及其游侣之谓,侧笔一写,转觉有趣。
为补足断桥残雪“残雪”之景,词人措置裕如,又拈出归途所见的另一则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,东边的花园里,有人曼妙地悄提翩翩长裙,轻挪碎步,嗔怪薄冰渐化,残雪正融,路滑泥湿,浸染溅污了有鸾凤图案的锦缎绣鞋。在断桥残雪的风景画框中嵌上神态活灵活现、怨气十足、呼之欲出的淑女步玉,嗔怪雪水湿泥溅润绣鞋立体小品图案,不仅生活气息浓郁,给夕霭暮岚缭绕笼罩的清幽淡雅冷色调铺陈的断桥残雪画面,点上一抹鲜活明亮的色彩,使之动静相谐相辅,活力四射,而且“冰泥,沁湿锦鸩斑”正恰恰扣紧“残雪”这一关键词。接着,词人从“锦鸩”着想,亦可知其入之华富、其姿之俊爽了。回首上文,旨在赋景,而景中有人,便得姿态,是深知词家三昧者也。
结句“晴波涨绿”,言冰雪消融,春水渐生,已翻出盎然生机,然而此景盖为作者心中所想,未必眼中所见。相传谢灵运梦见测惠连,文思大畅,乃得“池塘生春草”之句。“谢池梦草”,即用此典,照应篇首,以诗情作结。全词写得清丽明秀,可以代表草窗早年词风。才思横溢,宜乎张成寻“惊赏敏妙,许放出一头地”之语。

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的背景

《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》是宋元间文学家周密的词作。词的上片写作者效仿林逋,踏雪寻梅的风雅举动,词中将诗、雪、梅融为一体,以突出孤山这一地域性特点。下片前几句写词人留连风景的情致。至“是醉魂”以下三句,暗讽奸相贾似道大造园林,荒淫误国。“东阑”后几句,写其所见所闻,表达了词人对残雪的赏爱。全篇语丽音协,充满诗情画意。题为“断桥残雪”,而词中未见一“雪”字,又无处不在写雪,构思巧妙,针线细密。

《木兰花慢·断桥残雪》作者介绍

周密(1232-1298),字公谨,号草窗,又号霄斋、苹洲、萧斋,晚年号弁阳老人、四水潜夫、华不注山人,南宋词人、文学家。祖籍济南,先人因随高宗► 周密的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