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ao Tong Xue Yang Tao Chui Bi Li Ge

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

Jian Xiao Gan Lu Cha Han Zhu ,Jiu Kong Lou Sheng Wu Yin Zu 。

剪削干芦插寒竹,九孔漏声五音足。

Jin Lai Chui Zhe Shei De Ming ,Guan Cui Lao Si Li Gun Sheng 。

近来吹者谁得名,关璀老死李衮生。

Gun Jin You Lao Shei Ji Si ,Xue Shi Le Tong Nian Shi Er 。

衮今又老谁其嗣,薛氏乐童年十二。

Zhi Dian Zhi Xia Shi Shou Sheng ,Han Jiao Zhi Jian Tian Yu Qi 。

指点之下师授声,含嚼之间天与气。

Run Zhou Cheng Gao Shuang Yue Ming ,Yin Shuang Sai Yue Yu Fa Sheng 。

润州城高霜月明,吟霜思月欲发声。

Shan Tou Jiang De He Qiao Qiao ,Yuan Sheng Bu Chuan Yu Long Ting 。

山头江底何悄悄,猿声不喘鱼龙听。

Xi Ran Sheng Zuo Yi Guan Lie ,Qu Ran Sheng Jin Yi Dao Jie 。

翕然声作疑管裂,诎然声尽疑刀截。

You Shi Wan Ruan Mo Jin Gu ,You Shi Du Cuo Sheng Leng Jie 。

有时婉软无筋骨,有时顿挫生棱节。

Ji Sheng Yuan Zhuai Cu Bu Duan ,Li Li Lin Lin Shi Zhu Guan 。

急声圆转促不断,轹轹辚辚似珠贯。

Huan Sheng Zhan Yin Chang You Tiao ,You Tiao Zhi Zhi Ru Bi Miao 。

缓声展引长有条,有条直直如笔描。

Xia Sheng Zha Zhui Dan Chen Chong ,Gao Sheng Hu Ju Yun Piao Xiao 。

下声乍坠石沉重,高声忽举云飘萧。

Ming Dan Gong Tang Chen Yan Xi ,Zhu Ren Ming Le Yu Bin Ke 。

明旦公堂陈宴席,主人命乐娱宾客。

Sui Si Xi Zhu Tu Fen Fen ,Gong Diao Yi Sheng Xiong Chu Qun 。

碎丝细竹徒纷纷,宫调一声雄出群。

Zhong Yin Zhen Lv Bu La Dao ,You Ru Bu Wu Sui Jiang Jun 。

众音覙缕不落道,有如部伍随将军。

Jie Er Yang Tao Fang Zhi Chi ,Xia Shou Fa Sheng Yi Ru Ci 。

嗟尔阳陶方稚齿,下手发声已如此。

Re Jiao Tou Bai Chui Bu Xiu ,Dan Kong Sheng Ming Ya Guan Li 。

若教头白吹不休,但恐声名压关李。
人气:
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的翻译

暂无

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的注释

暂无

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的赏析

诗的结构颇为别致。首二句是介绍觱栗这种乐器,由乐器而想到演奏这种乐器的音乐家。但是诗人并不直接点出他要描写的小乐童薛阳陶,却说:“近来吹者谁得名,关璀老死李衮生”,这一句几乎使读者误以为诗的主人公是李衮。下文“衮今又老谁其嗣”又掀起一层小的悬念。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乐童的出场作铺垫。是为了“薛氏乐童年十二”一句起到更惊人的效果。薛氏年方十二,就以善吹觱栗闻名,已是令人惊诧赞叹之事,而经诗人一层层烘托点出,读者自然要对这十二岁小童刮目相看,欲睹他的技艺究竟如何了。“指点之下师授声,含嚼之间天与气”一句指出他的成长道路。说他出声成调,出于老师的指点,而吐音运腔之妙,则得自天赋。可见在这方面他得天独厚,既有名师指点,又有非凡的才华。这既是为前一句作注脚,也为下文描绘他出众的演奏做好了铺垫。诗歌最动人的地方是对乐童演奏的再现。润州城中,霜月皎洁,是为演出背景。诗没有从表演本身入手,却以“山头江底何悄悄,猿声不喘鱼龙听”一句对演出的惊人效果作了渲染。猿的啼叫似喘,不喘即不啼,乐声之妙,竟能感动猿鱼,实在非比寻常。这样的比喻出自《尚书·益稷》:“予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”及《韩诗外传》:“伯牙鼓琴,而游鱼出听。”“翕然声作疑管裂”以下十句是直接描写乐童的演奏,是全诗中最精彩的部分。“声作”是声音始作的意思,也即乐声初起。“疑管裂”,极力形容声音始发就不同凡响,出声惊人,似乎连竹管也要爆裂。这声音、气势和靡曼、缥缈、余音袅袅的笙箫显然不同,其声刚劲爽利,收结干脆利落,有斩钉截铁之感。因此下文用:“诎然”、“刀截”等词来形容乐声的戛然终止,用得贴切,恰当。这两句是专就一声之中的始终而言。下文“有时婉软无筋骨,有时顿挫生棱节”则就乐童所吹奏整首曲子来写。意谓觱栗发声,有时委婉曲折,绵软悠长:时而又节奏分明,似有棱角。“急声圆转促不断”以下六句分别就急声、缓声、下声、高声作了形象逼真的刻画。急促圆转,似断不断,如车轮辚辚,纍纍串珠,此为急声。这里用“珠贯”形容乐声的连续不断,同时也兼有圆转流利的意思。“缓声展引长有条,有条直直如笔描”则采用递进一层的笔法,形容遇缓声时则长声远引,有如树枝的笔直而细长。但诗人似并不满足这个比喻取得的效果,接下来更进一步说“有条直直如笔描”,这又是一个比喻。用树枝的直而长比喻缓声,而以笔描比喻树枝的直且长,把听觉形象转换成视觉形象来刻画,使抽象的乐声变得具体可感,曲折的笔法取得了奇妙的效果。下文“下声乍坠石沉重,高声忽举云飘萧”,以简洁、精炼的语言对下声、高声进行了描绘。这里用“乍”、“忽”修饰坠石、飘云,描摹出乐声变化之快,极其突然。这样,觱栗声或急或缓,时高时低,有时委婉曲折,绵远悠扬,有时又节奏分明,干脆利落,可谓变幻莫测,奇妙无比,令人叹为观止。正如查慎行所评述的,这十句“节节变,声声换,无意不透,无意不灵”(《白香山诗评》)。
写法概述
如果按照一般的写法,描写一个音乐家的演奏,应是先写时间、地点、演奏的缘由,接着描述演奏时的高超技艺及其动人效果。这篇诗歌却不落窠臼,在对乐童的表演进行了一番渲染之后,却把手中之笔转向另一次表演,而乐童吹栗的惊人效果早已在前面提过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再次刻画乐童的表演。这一次诗人并没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演奏本身,而仅用“碎丝细竹徒纷纷”来衬托薛氏的“宫调一声雄出群”。众人的平庸,更加衬出神童的鹤立鸡群之势。诗人在对薛氏的演奏作了一句总结性评价后,不得不感叹这个方在稚齿的小童,取得的成就之大,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。言语之中,充满了赞美、惜才之情。

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的背景

此诗题下有诗人自注说:“和浙西李大夫作。”李大夫指李德裕,当时任浙西观察史兼御史大夫。诗由李德裕首倡,白居易、元稹、刘禹锡均有和作,而以白居易之作为最佳。薛阳陶: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的乐童。觱栗:古乐器名,又名筚篥、悲篥、笳管。本出龟兹,以竹为管,以芦为首,状似胡笳。此诗摹声绘影,缓急高下,随物赋形,曲尽其妙。

《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》作者介绍
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► 白居易的诗